“用工荒”困局调查

admin 455 2022-11-04


“用工荒”困局调查

农民工三大转变   ■ 主体   从“农民工”到“民技工”   ■ 诉求   从“吃饱饭”到“要体检”   ■ 发展   从“讨工资”到“要身份”   元宵节过后,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又将遭遇“用工荒”困局。记者最近在湖北、云南和四川等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众正在出现三大转变:主体从“农民工”到“民技工”,诉求从“吃饱饭”到“要体检”,发展从“讨工资”到“要身份”。   地方政府和企业如果不应对这些新变化,忽视农民工权益维护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将有可能遭遇农民工“用脚投票”。   产业工人之路渐行渐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农民工群体对自身定位由亦工亦农正在向非农就业转变,之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过客心理转向在务工地区长期稳定生活,对职业角色的认同逐步向产业工人迈进,越来越多农民工正在转向“民技工”。   在我国庞大的水电工程建设队伍中,农民工所占比重普遍超过50%。他们通过劳务派遣、协作队伍、临时招聘等方式加入水电建设大军,常年在深山峡谷从事高强度劳动。一个水电工程建设往往要持续数年甚***十几年,农民工队伍相对稳定。   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溪洛渡水电站2003年开工建设的,在建综合规模世界最大。“溪洛渡工程建设者中农民工达4200人,占建设者总数的50%-60%,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三峡集团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坝管部主任张坤华介绍,在施工一线从事灌浆、筑坝等操作的基本上都是农民工。   记者发现,在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站建设工地,农民工的称谓已悄然变成了“民技工”,一些工作时间长、技术好的农民工备受企业重视。“以前是一两年就换个地方,现在是长期在水电行业扎了根。”已经在水电行业工作多年的“民技工”闵芝祥说。   软性因素不再可有可无   一些劳务经纪人告诉记者,现在农民工流动的原因除了“吃口饭”外,以前几乎不被考虑的职业健康、技能培训、文化生活等软性因素也成为就业的重要条件。   在主要为施工单位员工和周边移民服务的宜宾县人民医院向家坝分院,记者看到数十位农民工正在体检,他们拿着自己的体检表排队进入内科、外科等诊室。   在溪洛渡工程建设部急救中心文件柜里,记者看到几百份农民工健康档案表,详细列出了血压、肝功能等各项检测数值,超出正常范围值的项目加以特殊标注,注意事项一栏写明医嘱和建议不能从事的工种。   农民工杨远福感慨道:“以前的愿望就是吃饱饭、拿到工资,现在我也希望单位能经常给检查身体,万一有病别耽误了。”   除了关注自身健康之外,农民工对于丰富文化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在溪洛渡水电站农民工营地图书室,记者看到借书登记簿上已经写了厚厚的几十页,《亮剑》《名人名言》《二十几岁改变男人的一生》等书籍受到农民工欢迎。   与此同时,农民工渴望技能培训的诉求也愈加强烈。但随着各地“用工荒”的到来,建筑、水电工程参建单位内部也出现了互相争抢娴熟技工的现象,一些单位因为害怕“替别人培养骨干”而不愿意下力气投入农民工培训。   最希望能成为“单位人”   当前用工紧张形势不断加剧,加之手机、电脑等信息工具更为普及,农民工能迅速了解到各行业间的工资水平,一旦感觉偏低就会去别的单位。记者发现,除了待遇和福利外,“找身份”成为一些农民工更为关切的话题。   “现在一线工人最少每月能拿3000元以上,技术含量高的工种每月工资能超过万元,这是我们长期在水电行业干活的主要原因。”今年40岁的水电四局农民工张福林如今已是工程队的副队长,他每月能拿到7000多元工资。   解决“温饱”问题后,农民工期盼解决不同身份劳动者之间的待遇、权利等方面的差别。记者发现,施工区给农民工提供的权益保障和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等由社会提供的合法权益保障衔接不畅。   “虽然工资越来越有保障,但很多实实在在的差别还是让大家感觉低人一等。我们最希望能够稳定下来,也成为‘单位人’。”来自云南省的农民工刘明全说,身份差别主要体现在稳定性、社保、福利、政治待遇等方面。

(据新华社昆明2月24日电)

上一篇:市人社局部署推进年度法治工作
下一篇:关于对天津华北医院等九家定点医疗机构行政处罚的公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