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为人社事业保驾护航——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社法治工作述评

admin 527 2022-11-18


良法善治为人社事业保驾护航——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社法治工作述评

法治兴则***盛,法治废则***衰。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梦想。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首百年,作为工人***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治建设作为心之所念、情之所系,无论是处于幼年时期的艰辛探索,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除旧布新,人社法治建设始终与时俱进,法治水平不断提高。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社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运用法治手段破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难题,坚持依法科学民主立法,完善人社法治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人社治理能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奋力开创新时代法治人社新局面。

依法科学民主立法构建人社法治的“四梁八柱”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自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央苏区起,就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以法律保障工人***的劳动权利。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立法废除了不合理的压迫工人的旧制度,逐步建立起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和权利的法律制度。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党和***坚持改革与法治建设相衔接,立法与时代需要相衔接,为人社法治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筑牢了法制体系根基。

民有所呼,立法必应。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人社法治建设的鲜明特征。如对于原来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较短的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专门予以规定,明确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从60日延长为一年。

2012年7月,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统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约13万名网民对修正案草案提出各类意见55万余条。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截***2020年年底,人社领域现行有效的法律9部,行政法规29部,部门规章90部,法治人社的“四梁八柱”已经建成。

“科学规范、民主高效的立法活动是法治人社得以稳步推进的有力保障。这既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人社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的现实需要。”多次参加人社部立法研讨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叶静漪说。

迈进新时代,人社部门以推动重点立法项目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还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对部分规章进行了清理。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撑起维权“保护伞”

有法必依,护航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社部门充分发挥劳动保障法治成果的作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为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切身权益撑起了“保护伞”。

“谢谢你们,帮我们要回了工资,回家过年有钱啦。”2021年春节前夕,陕西省凤翔县农民工王永霞拉着麟游县一名劳动监察员的手激动地说。在麟游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开展的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中,王永霞等人拿回了在输煤管廊建设工地上被拖欠的血汗钱。

治理欠薪难,根治欠薪难上加难。面对顽疾,各级人社部门迎难而上,积极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全面落实各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组织实施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进一步畅通欠薪维权渠道,开通“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目前,劳动者已经可以随时随地提交欠薪线索,初步实现了欠薪维权“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人社部门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据统计,2020年,为64.8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65.2亿元。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提高执法效能也进入新阶段。

2019年,人社部在全国推广使用“互联网+”服务平台,提高调解工作效能,让群众少跑路。北京市海淀区作为首批试点区县很早就通过平台申请在清河街道成功调解***例劳动争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平台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劳动者动动手指就能找到调解员帮助解决纠纷。我们也通过实时监测平台进行调解,真正实现了当事人‘不出门’‘零跑动’,便能圆满化解劳动争议。这也使我们的劳动争议调解能力大幅提升、调解空间不再受限、调解方式更加灵活,老百姓对人社法治的感知进一步增强。”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韩晋说。

据统计,2020年,全国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21.8万件,涉及劳动者246.5万人,涉案金额530.7亿元。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人社部门的执法能力,使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尽快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法治的效能大为提升,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大幅降低,企业的违法成本逐渐提高,人社领域综合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普法接地气法治意识入人心

以“法治之力”,聚“百姓之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近年来,人社部门以组织开展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知识竞赛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知识竞赛不仅提高了人社干部的业务能力,而且增强了老百姓对人社业务的熟悉程度,真正使人社政策法规在人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云南省昆明市人社局法规处处长王廷波说。

“讨薪,还得走法律途径。”宁夏吴忠万胜公司的员工马学文在谈及自己的讨薪路时,有所感悟地说。劳动争议仲裁院的一纸裁决书,让困扰226名员工1年多的欠薪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在接到员工的反映后,仲裁办案人员快速立案、及时审理,把员工讨薪案件,变成了一场生动的普法课,他们在执法中普法,在工作中释法,不仅让更多群众掌握了合法的维权方法,也促使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提高执法水平。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

在江苏省睢宁县人社局的宣传栏,一本用工法典的宣传册引人关注。“违反公司规定出行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按照领导指派要求加班,受伤后算工伤吗?”各地人社部门在办案过程中以案释法,群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了法律知识,法治观念渐入佳境。

迈入新时代,人社系统持续加大普法力度,努力把法治宣传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动漫展播、微信推送、平台直播,普法人员运用新形式,深入企业和车间,选取典型案例重点释法,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变为大白话,让人社普法宣传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百年奋斗,中国人社法治事业与中国共产党同行,成就斐然。展望未来,人社部门仍将步履铿锵,谱写人社法治建设新篇章!(朱国丰 薛霁 周凌云)

上一篇:4部门答问:不断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
下一篇:总体降低 细化分类 健全机制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