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部分人士热议以正确的政绩观推进新型城镇化

admin 633 2022-12-27


鹤壁市部分人士热议以正确的政绩观推进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我市打造生态活力幸福之城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满足群众期盼的内在要求。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坚持什么原则?容易出现哪些问题?领导干部应秉持怎样的政绩观,健康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9月9日,本报一版《造福人民,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刊发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议论。近日,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市直部门、乡镇负责人,有关专家以及一些市民和网友,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健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搞一刀切”、“一阵风”、一种模式

“我市坚持走科学规划、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智能集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要求——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发改委副主任徐有增告诉记者。

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石清霞认为:“健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妥善处理好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关系,促进人的公平发展。应该进一步总结完善我市出台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10’政策体系,按照总量平稳递增、布局合理均衡、服务优质均等、社会融合顺畅’的要求,从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研究制定措施,让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到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

如何健康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市委农办副主任姬新保表示,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应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重、“四化”同步、彰显特色、改革创新、科学有序的原则,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以满足人的需求、增进人的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全市人民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个别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忽略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网友“悟空离了花果山”就尖锐地指出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正确的政绩观容易导致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急躁冒进,不进行科学规划就乱铺摊子;有的效仿其他地区,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不顾及群众诉求。”

淇滨区居民丁艳飞说:“要健康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得有务实的作风,立足实际,不能搞‘一刀切’、‘一阵风’、一种模式。一些地方搞城镇化,一味强调现代都市风貌,忽视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造成‘千城一面’,失去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科学内涵。”

徐有增也指出了错误政绩观可能带来的危害:“有的人将城镇化等同于投资建设,盲目追求大广场、大马路、大中心公园绿地和景观工程等设施,搞‘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有的人将城镇化等同于消灭村庄,简单地将农村用地变成城市用地,把农民赶上楼、赶进城市,不仅使农民失去了基本保障,同时也隔断了‘乡愁’、割裂了文化传承,破坏了乡村的自然风景与文化传统;有的人将城镇化等同于城市现代化,农民进城了,但农民的社会保障进不了城,形成了新的‘二元结构’;最要不得的是将城镇化等同于牺牲农业,只注重实现二产、三产的现代化,忽视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实现城市、城镇、新农村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谈到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徐有增表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优化城市形态、布局和功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激发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活力,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那么,要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我们应该怎么做?

钜桥镇作为淇滨区发展的主战场之一,面对辖区居民提出的建议,镇党委书记陈晓杰表示:“我们将以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依靠市场化推进城镇化,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打造全国***特色的农业高产示范基地;加快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做好职教园区的建设服务工作;培育壮大劳务、物业等农村社区服务业,从根本上消除短期效应,真正由经营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浚县屯子镇蒋庄社区是我省美丽乡村试点之一,社区负责人牛振刚说:“美丽乡村建设,离不了科学规划和产业支撑。用上自来水、天然气,对很多农民而言是巨大的改变。但没有收入,一切无从谈起。我们在建设社区前就作好规划,在社区周边建设石雕产业园,确保在城镇化过程中,让村民实现安居乐业。”

“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其他技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有了一技之长,工作、收入才会有保障,收入提高了,幸福指数才能高起来。只有政府在土地产权、金融财政、户籍、教育等制度上下大力气改革,才能让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能够‘进得来’,并且‘留得住’、‘过得好’。”网友“一梦三十年”说。

在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加快老城区改造和县城建设步伐也是具体举措之一。经历了棚户区改造,山城区居民王媛媛有了更多期许:“老城区人口密集,希望政府部门能对市政、交通、环境投入更多精力。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却与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针对市民和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市直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市统计局、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8%,居全省第三位;今年1月***7月,我市共办理转户落户24293人,预计全年转户落户可达4万人,可带动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明显增多,市民化步伐加快。

姬新保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以持续改善民生为目标,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推进社会治理、行政管理体制、农村产权制度创新,建立多元资金保障机制;完善各项社保制度,增加职业培训经费投入;加大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

石清霞认为,只有用产业支撑城镇化,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吸引更多农民进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增强各县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健全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聚区提升,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居住和就业环境。

徐有增表示:“说到底,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解决好人的流动性、舒适性、健康性和发展性等问题,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不能搞一刀切’,要使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增强城市功能,改善群众‘吃、住、行、购、娱’条件,增强城镇生态承载力,促进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改变,让他们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工作,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上一篇:2014年驻马店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77.3%
下一篇: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周口市代表访谈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