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2020年全市未开工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督导检查
1053
2023-02-14
行走在田野上——市农科院服务“三农”工作纪实
“生姜选种”“生姜催芽”“冬小麦冻害补救措施”……由于疫情影响不能到现场培训指导,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感动唐山年度人物”、市农科院研究员王永存就在网上用视频开展服务。从2月底到现在,他已在抖音、快手、益农荟上传农业生产技术小视频25个,还在20个微信群和电话里随时答疑解惑。
立夏时节,乐亭胡家坨镇的甜瓜大棚内瓜果飘香。***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特色蔬菜综合实验站站长、市农科院研究员孙逊正在指导瓜农们管理秧苗。据统计,孙逊培育的唐秋杂系列黄瓜、唐甜系列甜瓜、唐优系列西瓜在全国14个省市推广应用,为瓜农增收2亿元。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放在田野间,把服务送到百姓中……
唐山农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一年多以来,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服务“三农”为主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不断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深化科技服务,为支撑和服务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弘扬五种精神 重塑农科辉煌
走进市农科院大门,一块见证历史的石碑后面刻着五行大字“弘扬一辈子干成一件事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李保国精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泥腿子精神、团结协作合力攻关的团队精神、干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王永存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农科院新的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在全院提出和大力倡导农业科研应具备的‘五种精神’!”
唐山农科院成立于1958年,经过几代农科人努力,农科院创造过辉煌历史,科研成果和领军人物在全省乃***全国都有为有位。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何广达、赵汉福、冯家瑞为代表的专家团队选育的唐抗、唐玉系列玉米、唐革系列高粱新品种先后获得***和省部级奖励。这些品种当时占京津冀播种面积的80%、黄淮海一半以上,并且辐射东北地区。“八五”时期,唐山农科院在省农科院系统***,在全国地市级农科院系统排名第13位。
但近年来,农科院虽然也取得了较多科研成果,但对标省内先进院所,在数量和质量上竞争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新的领军人物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发展意识和能力不强,为农服务作用发挥不够,普遍存在关门搞科研现象……
“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一定要重塑农科院辉煌!”2018年年底,农科院新的一届领导班子上任,经过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决定在全院大力倡导“五种精神”,全力实施“1+13345”工程,即: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统领,确定一个目标(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农业科研院),树立三个理念(科研立院、服务兴院、开放活院),坚持三个围绕服务(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四个打造(着力打造唐山农业科研高地、着力打造唐山农业科技服务主力军、着力打造唐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着力打造唐山农业科技培训基地)、突破五项重点工作(科研创新、服务担当、项目建设、管理提效、党建深化),努力实现全院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
坚持科研立院 育人才出成果
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是立院之本,是发展的生命线。
“只有下真功夫,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现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依托重点项目平台,研究出新的***成果,才能在全省乃***全国拥有一席之地,才能在当前的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院党委书记、院长刘远平在全院2019年工作会上掷地有声: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聚焦我市农业产业重大科技问题,坚持产业服务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争取尽快培育一批高产、广适、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和实用技术集成推广,争取在重大项目和高层次项目上有所突破。
很快,《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关于科研立院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1年)》制定出台,小麦联合育种、玉米新品种选育、蔬菜提质增效、油料杂粮新种质创制及优新品种选育、玉米新品种选育、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创新行动在农科院全面展开。
为实施好小麦联合育种行动,市农科院与河南科技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教授开展深入合作,成立了茹振刚工作室、唐山市小麦繁育中心,开展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初步计划引进优质、高产、抗逆冬小麦新品种8***13个,筛选示范冬小麦新品种3个,示范推广配套节水高产新技术1项,建立核心示范区300亩,辐射示范面积1000亩。
随着科研立院的实施,在培树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上实现了突破。在学科建设上,以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蔬菜育种创新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整合院内资源,争取上级支持,在人员配备、试验能力等给予重点支持,打造出甜瓜、食用菌等在全省领先、全国有位的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上,通过鼓励现有老专家树立新目标、干出新业绩,在所在领域和行业争当领军人物。探索和建立“培养一名科技骨干、突破一项科研难题、带动一支***团队”的培养模式,并在院里经费紧张情况下设立了“青年科研基金”,鼓励支持领军和青年人才成为实验室能工作、田间能操作、给农民能讲课的“三能”科技领军人才。
2019年,农科院硕果压枝——列入市级科研项目10个,为近几年之最,并争取到了一个省级平台和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有3名科研人员进入市管专家行列。先后完成成果评价2项,评价水平为国内领先。取得获奖成果3项、专利1项;育成苗头新品种(系)17个,23个苗头杂交种参加品比和大区对比试验。育成高产、抗病生姜新品种1个,增产率18.9%。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12个,推广新技术7项,增效亿元以上。
坚持服务兴院 倾心服务三农
在遵化市平安城镇众鑫食用菌合作社,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站长周廷斌正在给这个我市最大的集中制棒生产企业改造升级进行技术指导,对万亩场区进行合理布局。
众鑫制棒多年采取集中制棒、分户制菇,技术不规范、效率低下,一家一户的小锅炉还造成环境污染。在周廷斌的帮助下,企业投资1亿元进行翻新改造,引进世界先进的食用菌数控系统和自动智能生产线,实现食用菌生产工厂化、规模化、产业化,彻底改变当地食用菌产业作坊式生产现状。
众鑫只是周廷斌团队围绕我市食用菌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探索建立“一个专家、一个团队、一个产业、一套方案+N个主体、N个基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施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升级行动的一个受益者。
为充分发挥科技的***和支撑作用,以及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优势,农科院实施了农业科技服务七大行动:
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行动,建立小麦、玉米、食用豆、花生等粮油作物高产示范基地10个;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基地10个;建立食用菌栽培关键技术示范基地3个。
“双创”服务和“双十”对接行动,选派10名科技人员对接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科技服务。
“双十培育”服务行动,积极与现代农业园区、绿色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合作联系,在提升科技含量、了解科技信息、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服务。
农业科技特派员参与行动,依托6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成立6个综合性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产业咨询、人才培养、就业技能辅导等多方面综合科技服务。
农业科技培训行动,对基层农民和种植大户重点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以及玉米、小麦、花生、食用豆、食用菌、大宗蔬菜、特色蔬菜方面的生产技能培训。
科技扶贫行动,选派39名科研人员,组建“玉米扶贫团队”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扶贫团队”等11个科技扶贫服务团队,实现精准扶贫。
农技服务平台建设行动,通过电脑客户端、网站、手机APP、科技热线等新型媒体传播方式,构建“互联网+农业科技+扶贫”的新模式,实现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坚持开放活院 激发发展活力
2019年2月27日,市农科院与丰南区人民政府签署《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合作协议》,从而拉开了农科院“开放活院”的序幕。
双方按照“院区互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以及“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联合攻关,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农业科技进步之路和院区共建合作模式,采取开展科技决策和咨询活动、建立科技专家小院、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等合作方式,推动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年来,针对丰南区农业发展现状和科技需求,制定《院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合作实施方案》,举全院之力为丰南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一是联合申报项目;二是开展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三是开展科技服务与培训。目前已建立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基地10个。
与此同步,按照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关于“开放活院”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农科院以现有合作***试验站、服务园区为载体,以加速提升农科院科研技术水平、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培养科研队伍为目标,以院政合作、院院(校)合作、院企合作、交流学习等为手段,通过共研科研项目、共建示范基地、加强技术交流、承办或协办学术会议,走出去请进来,为科研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活力。目前已与田美农场、丰润禾盛源、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
创新体制机制 丰富专业设置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坚持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出发谋划学科布局和研究方向,全方位担当起农业科技服务主力军重任。
唐山拥有海域面积4440平方公里,淡水养殖面积30余万亩,渔业生产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多年占河北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但却没有一家水产研究机构。为推动我市水产业健康发展,市农科院依托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创新性地成立了水产研究所。
而这,仅仅是农科院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技支撑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农科院与市农业农村局合作,除了新成立了水产研究所外,还依托市畜牧兽医疾控中心成立了畜牧兽医研究所,依托农业农村局农业经济中心成立了农经研究所。把科研寓于生产之中,把生产寓于科研之中,实现科研生产双促进,解决科研生产两张皮问题。双方合作建立的3个研究所,把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农科院业务范围,方便双方科研立项,既解决了农业局人员编制不足,也解决了农科院专业单一,丰富了农科院专业设置,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能够更好地服务我市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
一年多来,市农科院科研人员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书写了助力乡村振兴华彩篇章,他们——
行走在田野上!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