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社保代缴机构(杭州正规代缴社保公司)
408
2022-09-06
人往哪里去 信心何处来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历史时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关乎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势在必行。
化解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职工安置则是去产能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去产能推进得更有效率,如何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不仅关系到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众多企业的生存和转型,更关系到万千职工和千万家庭的前途和命运。
各地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如何应对严峻挑战?如何将职工安置的“包袱”转化为转型发展的人力资源?记者展开了采访调查。
寻找支点
2016年,对于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等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繁重的省份来说,挑战严峻。
“十二五”以来,东北三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钢铁、煤炭、石化等行业产能过剩普遍存在。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几年来一直在转型发展路上踯躅前行。
2016年,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短期融资券因到期不能支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成为地方国企债券违约的首例。黑龙江省标志性的煤炭国有企业龙煤集团则陷入严重亏损的黑洞。
东北经济的艰难可见一斑。
市场需求萎缩、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的供求失衡,让东北众多传统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传统惯性力量的制约,让企业负重累累,在转型路上步履蹒跚。
企业的背后是万千职工和千万家庭。
今后三年,黑龙江省去产能涉及职工7.5万人,2016年,煤炭行业去产能计划分流安置3.2万人,钢铁行业计划分流安置8000人。
面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工业生产形势严峻、消费需求不旺等多重压力的辽宁省,将有9.3万名钢铁、煤炭企业职工被转岗安置。
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这不仅是当下保企业、稳职工不得不直面的现实考验,更是影响未来谋发展、促转型不可避免的关键难题。
同样面临严峻挑战的,还有煤炭去产能试点省份之一的山西省。
今后五年,山西省将化解过剩煤炭产能1.34亿吨,涉及148座矿井,分流安置在岗职工11.8万人,压减生铁产能82万吨,粗钢产能不低于655万吨。煤炭、钢铁两个行业,未来5年去产能需分流安置职工13.8万人。
“对于这些资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而言,化解过剩产能的良方,亦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找到脱困与转型的支点,是当务之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燕斌说。
2016年,全国煤炭行业将去产能2.8亿吨,钢铁行业将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钢铁直接受影响的职工有80多万人。未来五年,全国钢铁行业将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需退出50万人;未来3~5年全国煤炭行业要退出过剩产能5亿吨左右,涉及130万人。如果将煤炭、钢铁行业上下游产业受影响职工考虑在内,安置职工任务则更加繁重。
更值得关注的是,安置的难度不仅体现在涉及人数众多,更体现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和诉求。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煤炭矿区地处偏远,发展回旋余地小,市场发育不充分,职工年龄偏大、就业观念保守、技能比较单一,转岗再就业难度很大;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尚处培育发展期,就业容纳能力较弱。
与此同时,煤炭、钢铁等去产能任务较重的企业,普遍出现经营困难、亏损严重的现象,欠薪、欠缴社保费情况的发生,更是让职工安置难度飙升。
一路同行
面对阴霾,人社部门在行动。
2016年4月,人社部等7部门出台《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的措施,兜牢民生底线,为各地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随后,人社部陆续出台了职工安置配套文件和应急处置预案等专项文件,开发上线了职工实名制信息系统。
2016年6月,人社部启动实施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从2016年***2020年,力争使有培训愿望和需求的企业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都能接受一次相应的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
这样的愿景,备受期待。
能否准确掌握职工信息直接影响安置工作的成效。这是前提,亦是基础。
“我们通过‘四级联动、三次核查’,核实、核准安置信息。”江西省人社厅厅长刘三秋说。
据统计,江西省去产能共涉及212家企业,拟安置职工3.8万多人。2016年,江西省通过省、市、县、乡四级人社部门逐级签订职工信息上报承诺书,确保上下一盘棋,开展逐级、逐企、逐人的职工信息核查工作。
2016年7月,江西省专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9个核查组分赴省直有关部门和11个设区市,对所有人员信息再次进行了复查核实,确保实现国有企业职工信息完全准确、零误差,非国有企业职工信息基本准确、无遗漏的预期目标。
夯实基础源于对经济社会发展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主动作为则饱含着人社部门对企业和职工浓浓的民生情怀。
面对复杂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有序、积极稳妥地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是解决当下难题的现实考量,亦是寻求长远发展的有效路径。
“跨产业安置、跨行政区划安置、跨所有制安置”,这是山西省面对重压,积极探索出的良好经验。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们会拼尽全力、不留遗憾;面对群众的期待,我们会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工作、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山西省人社厅厅长白秀平说,尽管任务繁重、压力巨大,但山西人社部门整合相关资源、协调各方力量,从出台文件到降低社保费率,从配合企业改革到加强职工培训,从延伸产业拓展就业渠道到跨区域深挖就业空间,千方百计地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与企业和职工一路同行,共度难关。
难度比想象中的大,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6年5月26日,在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民俗实景演出现场,40多名“演员代表”在导演的指挥下,情绪饱满地做着各自的既定动作。
这40多名“演员代表”是韩城市去产能中转岗分流的职工,经过1个多月的集训,他们***实地演出。
韩城市是陕西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2016年其煤炭、钢铁等企业面临着***的生存压力。
2016年3月,韩城市充分发掘党家村民俗实景演出的市场空间,招收1200余名去产能企业分流人员、社会闲散劳动力为演出辅助人员。
“市场不好,企业困难,但政府和企业没有放弃我们,为我们组织培训、安排岗位。放下板钳拿起道具,从工人变为演员,这真的不容易。我们能体会到政府的良苦用心,也很珍惜。”韩城市一位老钢铁工人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韩城市有钢铁煤炭企业22家,其中以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中型国有企业3家,民营企业19家。煤炭钢铁行业共有产业工人7万余人,此次将有1.4万名产业工人面临分流安置。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
尊重同在一片阳光下的每一个生命个体,汇集成人民的共同意志,才能成为***最重要的主题。
正是这样的尊重,让韩城市迅速展开帮扶企业的行动。2016年伊始,韩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多家企业展开调研,对全市去产能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去产能万名产业工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了5个具体的分流渠道、13项支持政策和8项工作举措。同时制定了《韩城市万名产业工人培训大纲》,计划从2016年开始,免费为去产能分流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和创业培训。
韩城市人社局局长冯选民介绍,目前,韩城市针对去产能分流人员开展转岗培训27期,培训2443人,共有2200名分流人员通过转岗培训实现就业。
韩城市的实践,是陕西省的缩影。
按照“扶优限劣”的总体思路,陕西省计划5年内将退出煤炭行业产能4725万吨,铁160万吨,钢70万吨,涉及企业104家,共需安置企业职工8.14万人,其中煤炭企业职工7.08万人,钢铁企业职工1.06万人。
陕西省人社厅副厅长刘会民介绍,铜川、渭南、韩城等企业职工人数较多、安置任务重的重点地区人社部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与省内外用工企业搭建供需平台,多次组织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职工转岗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受到了广大待安置职工的一致好评。
转型力量
“在职工分流安置和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人社部门始终与我们一道,解决各种难题,真诚、细致、周到地为我们服务,让人感动。”这是杭钢一位职工内心的真实感触。
“在我迷茫无助时,是人社部门的帮助让我找到了开始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是攀成钢一位职工心底的声音。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人社部门为我们雪中送炭,给我们送来了关怀和温暖。”这是唐钢一位职工真诚的感谢。
“人社部门负责人和我们面对面交流,有什么问题当场沟通解决,真的很给力!”这是云南冶金集团一位职工发出的赞叹。
尽管在化解过剩产能、寻找转型发展的路上,有疾风骤雨,有困难挫折,但人社部门与企业和职工始终同行,让相互搀扶的情义留在心间,让携手共进的温暖化为力量。
转型,意味着谋划与布局。
以“走出半山,走进市场,发展杭钢”为目标,打造杭钢转型“升级版”、走好杭钢发展“特色路”、培育经济创新“增长极”的全新战略,这样的“转身”,值得期待。
提早布局结构转型的重庆,在顺利推进去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汽车、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如今,在“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历史交汇中,快速前行,这样的转型,充满希望。
转型,推动着创新和跨越。
化解过剩产能,让河北省迈出了从资源大省到资源强省转型的关键一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又为河北全省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市场发育充分、转型已在路上的江苏省,则通过对分流安置职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做到“愿培尽培、应补尽补”,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开掘市场潜力,积极开展跨地区信息对接和有组织劳务输出等贴心服务,将去产能和促发展同步推进。
任何宏大的***愿景,最终必将落在每一个企业和职工身上,才能清晰成梦想的轨迹。在化解产能这场悲壮的“战役”中,人社部门与企业和职工并肩前行;在这样一次关乎百万人命运的转变中,释放出中国梦中蕴藏的转型力量。(王宝杰)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