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866号(社会管理类155号)提案的答复

admin 665 2022-09-2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866号(社会管理类155号)提案的答复

人社提字〔2021〕70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提案收悉,经商教育部,现答复如下: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对此高度重视,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分别印发通知对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出安排,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启动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加力政策扶持、服务保障和环境营造,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关于挖潜政策性岗位和拓展就业新空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会同有关方面完善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举措,积极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一是稳定支持举措。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5部门出台《关于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29号),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继续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以工代训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支持基层就业、升学入伍和自主创业。

二是引导基层就业。对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中西部等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给予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待遇等政策支持。统筹推进基层服务项目,如教育部等部门启动2021年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共招聘8.4万名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启动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2021—2025年每年选派3.2万名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还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

三是鼓励创业创新。对自主创业毕业生给予税收优惠,今年还将税收优惠政策延续***2025年12月31日。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增加***20万元,合伙创业的还可适当提高,对10万元以下的免除反担保。推动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毕业生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定182家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教育部支持发展一批大学生创业园,为毕业生提供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服务。举办“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搭建项目展示、互动交流、投资对接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抓好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多方协同推动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更好支持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二、关于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如您所述,灵活就业蕴含着大量新业态、新职业就业机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这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出台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推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方面完善落实支持举措,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灵活就业创造条件。

一是完善参保缴费。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特点,在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上作了特殊设计:在缴费比例上,灵活就业人员费率为20%,比以单位方式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总费率低4个百分点。在缴费基数上,灵活就业人员可在本省上年度全口径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自主选择。在缴费方式上,可以自主选择按月、按季、按半年、按年缴费。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费后又继续缴费的,中断前、后缴费年限累计计算;跨省流动就业的,养老保险关系可以转移接续、累计计算。在养老金计发和调整上,对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实行统一的办法,灵活就业人员不会因为缴费比例低、参保方式不同而影响待遇水平。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措施实施意见,明确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省内城乡户籍限制,目前各地均已落实,多数省份还出台了外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政策。

二是加强劳动权益保障。针对社会关心的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问题,抓紧推进平台网约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目前,已会同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平台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平台网约劳动者的保障需求,围绕参保缴费、职业伤害确定、待遇计发、基金管理等多个环节,已经形成了职业伤害保障的相关考虑。

三是给予社保补贴。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保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同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性培训,拓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促进灵活就业供需对接。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落实支持灵活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快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举措,推进相关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进一步畅通灵活就业渠道,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空间。

三、关于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匹配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推进就业服务模式创新,升级优化线上服务,积极促进人岗匹配。

一是完善线上服务平台。教育部升级推出“24365智慧就业平台”,提供岗位信息、简历投递等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完善中国公共招聘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就业在线等网络平台功能,常态化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求职登记等服务。

二是组织专项招聘。组织“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国聘行动”“中小企业百日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等系列活动,联合市场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线上线下并举,发布岗位需求超过千万人次。创新直播带岗、企业云宣讲、视频面试等方式,提高网络招聘精准度。

三是开展在线指导。教育部持续发布“24365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累计观看超过1.6亿人次;发挥8万余名一线就业工作人员特别是毕业班辅导员作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整合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资源,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出职业指导“云课堂”近千节,组织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服务专家、企业经理人等,开设职业规划、求职方法、就业手续、创业辅导等指导课程;上线职业技能“云培训”课程,推出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养老护理等系列课程。

下一步,我们将健全校内校外资源衔接的就业服务体系,更好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动员市场力量拓展专业化指导服务,更好促进供需精准匹配。

四、关于建立专业、就业与产业“三业”联动发展机制

深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推动专业、就业与产业联动发展,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教育部发挥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作用,适度扩大研究生、专升本招录规模,并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统筹推进,着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目录,2020年度普通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2046个,审批本科专业177个,撤销本科专业518个,列入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37个。

二是开展市场需求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每季度汇总发布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分析报告、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为求职招聘和办学调整提供参考。建立动态发布新职业制度,今年发布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提供从业引导。

三是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指导各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毕业生等人才需求,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如安徽省发布《5G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20—2025)》,福建省发布《2021—2022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完善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预测预警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健全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发布机制,深化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21年7月20日

上一篇:2017年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人力资源第三季度总结)
下一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90号(社会管理类096号)提案的答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