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共享服务的演变与进化

知梧 594 2022-10-18


本文关于HR共享服务的演变与进化。

“易旗谈”***期节目《变革与沉思—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的演进》,已经于8月5日正式上线。


此次节目邀请了施耐德电气HR共享服务中心中国区总监张勇老师和天音控股集团的***人力资源官张云喻老师,畅谈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的前世今生。

直播吸引了5000+HR朋友们的积极报名,2000+HR朋友们的观看,过程中也感受到了HR朋友们的极大热情,那么直播有哪些精彩内容呢?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回顾一下本次直播课的精华内容吧!


注:文末可观看直播课回放,请耐心阅读***文末哦!




Q1:结合两位老师的亲身经历,介绍HR共享服务在中国的变迁和发展进程?



张云喻:


我最早接触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用的是六大模块的管理模型。


我在2010年开始比较系统的接触人力资源三支柱,当时属于一种很新的现象。


通过逐步实践,我发现:


首先,三支柱的结构,是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的一种创新的组合方式,但它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第二,从实际的应用上,三支柱有特定的应用场景。

  • 跨地域管理,即当公司在多地有多家分公司或者分支机构

  • 跨产业管理,即当一家公司有几个不同的主业

  • 不同业务方向,即在一个公司内部有不同的方向的事业部


第三,三支柱的发展不仅得益于管理技术的提高,更得益于IT技术的提高。

三支柱包括COE、SSC和HRBP,在这三者之中 SSC是核心。SSC应用的最大基础就来自于IT技术的飞速发展。1997年,IT技术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初级阶段,但到现在,随着IT技术的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到SSC中,促进了三支柱的发展。


第四,从六大模块向三支柱转变的动因,除了效率和经济形势外,还有人力资源的集权机制的向下推动。


从实质上来说,六大模块和三支柱,核心差异不是很大。三支柱的三个方面,需要“三懂”:COE要求人力资源其实懂专业,SSC要求人力资源是懂信息化,HRBP要求人力资源懂业务。时***今日,人力资源对IT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才会促使了这种三支柱的重大发展,其实SSC才是那一根主干。


张勇:


初次接触三支柱,是在2000年初,在IBM工作期间。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三支柱转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内因:企业内部对HR部门的职能需求增加。


从传统HR转型成为战略性的合作伙伴,更贴近业务,与业务战略保持一致,给予公司业务的更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支持。


外因:2007-2008年爆发了次贷危机,从外部社会角度,要求企业要节能增效。


变革的结果,就是HR内部的角色发生调整,一部分冲在前面跟业务一起工作,甚***成为业务的人,我们称之为HRBP。COE和HR Service则有了新的分工。这刚好也是契合了尤里奇在1997年就提出来的三支柱模型。


当然,SSC也是需要懂业务的,尤其要懂我所在公司的业务。


比如在施耐德电气,公司的使命是成为全球能效的管理专家。


作为HR Service,我们的工作除了对业务部门的支持,还要考虑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


就拿3060的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来说,我们就实践了电子签。项目实施初衷,一方面是提升内部效率,另一方面,我们是会计算因此节约了多少棵的树木,对双碳产生了多少碳节的效果。


另外,HR除了要懂公司的业务,还要时刻了解市场上的变化,与市场保持一致,随时思考,如何将新的技术,在HR的场景中落地应用。


Q2:HRSSC在三支柱中的定位,对组织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什么推动作用?



张云喻:


SSC的起源是人力资源软件。彼时,HR的软件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算薪、社保和扣税,这些也是SSC分工的雏形。


SSC的今天,则是SSC从薪税社保出发,将整个人力资源的流程进行了数据化和信息化。


由此来看,SSC的功能主要有3个。


  • 利用现在的IT技术进行全面连接,解决跨地域、跨部门、跨区域的管理问题。

  • 把人力资源的流程,用数据的方式固化下来,提高效率,并实现信息的共享。

  • SSC的核心意义,有效的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整体运作。


SSC体系能将COE核心思想有效地传递出去。同时,SSC作为企业HR管理的工程中心和高速公路,帮助HRBP更高效地与业务部门形成互动。


未来,SSC会继续成长,甚***逐步把 COE和HRBP的功能都会在弱化。当公司将规范化、完整化、制度化、流程化,甚***业务智能化都已经归到SSC之后,最后只剩下两项工作会留在就是SSC之外:


  • 是复杂的互动,如面试,绩效面谈,难以用流程来替代。

  • 是情感性交流,如团队建设,企业文化。


总之,SSC是整个人力资源中的核心,虽然现在SSC只是三支柱中的一支,未来它会变成全支柱。


张勇:


SSC的定位是在演变的过程中。


***阶段,标准化与效率提升。


2006年我们在建立SSC的初期。目标就是要全球统一化,包括流程、标准、时间、系统。


作为一家全球公司,我们全球有20多万员工。作为经理,我可能同时有中国、法国、美国的员工,就连做个简单的年度调薪,如果每一个***的流程、时间点、所应用到的系统、甚*** excel都不一样的话,会是一个多么抓狂的事情。会浪费掉我本应该投入到业务上面的大量时间。


第二阶段,数字化。


HR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借助HR数字化系统,从公司内部创建一个数字化的氛围,让员工感受到数字化的紧迫性,建立数字化的文化。


第三阶段,员工体验。


以前,HR关注的是员工的绩效。后来,开始关注员工的敬业度。到现在,则变为关注员工体验。HR Service日常与员工的接触非常频繁,打造良好的员工体验,首当其冲。


Q3:环境变化与竞争压力,是否会加速企业建立三支柱模式?



张云喻:

三支柱是有它的适用范围的,并不是所有企业实施三支柱都会提高效率,有利于管理的升级。三支柱的应用场景是基于两个“跨”,跨产业和跨地域。


回到企业管理的实质,核心就两项人和钱。

从管人的角度,CEO要有效把控人力资源,就需要把以前的N个六大模块,变成一个三支柱,来强化人力资源的中心化管理。通过三支柱的通盘管理,让公司上下的流程通过SSC统一管理融入,让公司的规划通过COE统一下达,而HRBP既要推动落地,也起到与公司COE和SSC的有效互动。


但是SSC,不管是六大模块,还是三支柱模式下,都需要实施和强化。


首先,SSC是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的来源。效率本身就是竞争力所在,它来自于流程的信息化、通过互联网迅速的交换信息,以及信息在系统中沉淀。


第二,通过SSC的建设,能使人力资源工作者从繁冗的流程化工作中脱离出来,去做更重要的两件事,复杂互动和感情互动。


比如招聘面试。人力资源从以前的二传手,通过投入专业的技术、更多的精力,以及更高的能力,来实现对人才的深度专业性评判。


比如企业的文化氛围,感情氛围的打造,团队融合的培养,公司理念的倡导。


三支柱有它适用的场景,但是SSC的成长是不受这种场景的限制。


张勇:


从组织需求来看,需要HR成为战略性的合作伙伴,承担比传统HR更多的工作,需要HR的延展性更大,要“既可九天揽月,又可下五湖捉鳖”。


从个体需求来看,现在个体经济强势崛起,每个个体都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长板。


HR从业者的职业选择发生了变化。如果我的强项是跟业务在一起,帮助业务到前线去打仗,那就可以成为HRBP。如果我喜欢规范化、流程化,用产品的思维打造HR产品,提供给员工***的服务,则可以从事 HR Service。


当个人的发展需求和组织的发展需求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的境界。


我分享个小故事,2007年时,我们开始筹划在中国进行HR变革,做了一些市场调研,想去学习其他公司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HR变革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获取,哪些“雷”可以避免掉。但是当时,中国市场上面还是比较少有HR Service的存在的,我们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从国外学习到一些经验,应用到我们本土的HR Service建立。但是到2015-2016年,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变化,不断有外部公司来交流。2017年开始,社会上面出现了很多论坛活动,讨论相关的话题。


所以我相信现在如果有哪些企业定好了战略,HR Service是其中一部分的话,会很容易的去获取很多前行的公司的一些经验,避免掉一些“坑”。


现在,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全具备了。


Q4:实施HRSSC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张云喻:

在公司实施SSC,有以下3个难点。

难点1:人力资源缺乏着IT信息化的意识。


全球化的、跨地域的、跨产业的组织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需要人力资源具备良好的流程意识。有了完善的流程,加上线上的优势,可以实现原先流程效率的提升与改善。不懂IT的 SSC是做不好SSC工作的。


难点2:受制于流程线上能力。


当你想把公司的重要的流程加入到SSC中,经常发现,流程讲不清楚,理想和现实差距巨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做SSC咨询时,需要的是进行内部流程的标准化。


难点3:技术提供商。


现在能提供SSC应用软件工具的公司不少。有些公司会提供一套延展性很强的人力资源软件,可以定制开发和集成。


也有公司,是提供专业的SSC工具。比如像我们用的易才的软件,针对大规模人员外包,提供薪酬核算和福利计算模块。用专业的软件加服务,解决特定的问题。并且,易才的软件还支持嵌套在公司整体的SSC系统中,作为一部分来使用。


落地实施SSC时,必须要有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专家不需要具备很强的开发能力,而是需要了解各种软件的特点,把它有效的组合起来,让SSC有效的运转起来。


张勇:


建设和升级共享服务中心,我们也面临着4大挑战。


挑战1:系统。


市场很难找到一个大而美的软件供应商,能将人力资源所有工作在一个平台上完成。而如果使用云系统,全球各地的本土化开发也是不小的挑战。


挑战2:复杂性。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每个地区也有不同的社保等政策。使得我们需要寻求像易才这样的外包供应商,提供基础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挑战3:HR Service的从业者。


随着公司对HR Service定位的变化,对HR Service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R Service不仅需要具备了数字化的能力,还要有数字化分析的能力,甚***熟练的控制RPA之类的技术完成传统的工作。


挑战4:员工需求个性化


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攀升。HR Service的服务,也要从标准化,到差异化,个性化。


比如,商业保险,年轻员工身强体壮,不需要为自己、配偶、子女、父母购买;也不需要考虑退休的年金计划。但如果HR Service的福利政策是统一的,就造成公司花了不少钱,却没有真正有效的激发年轻员工的热情。


目前,我们正在与易才合作,推行弹性福利平台,让员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他所喜欢个性化的福利。


Q5: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会给HRSSC带来什么变化?对于未来发展的展望?



张勇:

***,RPA技术。

5年前我们落地了RPA。实施上线3个月我们消失的一个6人团队—data input团队,负责在各个系统之间迁移数据。现在全部是由RPA自动完成。


第二,Chatbot


通过上线基于微信平台的Chatbot(聊天机器人),回答员工的问题,people link,或者说是call center团队也被深刻影响。


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外呼机器人,去激活我们的招聘候选人,或在校招期间,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互,收集基础信息,做热身电话等。


第三,云系统应用


我们采购、自研了一些人力资源系统。通过系统的应用,使HR的数据库中,除了有固化的员工基础信息、工作信息之外,还可以抓取员工的动态的数据,比如员工的学习是在工作时间还之内还是之外。帮助我们描绘出一个员工的肖像,帮助HR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第四,大数据,要留意的潜在风险。


目前HR的数据比以前海量的增多,但随之而来也引发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欧洲最早提出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国我相信不久之后也一定会有一些数据、安全数据出境安全性,等方面的***政策。这些都会对我们产生潜在影响。比如是否继续应用云系统,云系统在中国有没有服务器也将变得格外的重要。


第五,VR和AR


目前我们已经把VR和AR应用到了工厂里面。新的员工来,带个眼镜,就可以模拟操作流水线的作业,极大节约了我们对新员工培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张云喻: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运用有三个方向。


  • 自然语言识别。比如我们的说话可以通过机器来记录,或把语言转化成文字。常见的应用如苹果的 Siri。

  • 图像识别。像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它主要使用图像识别。

  • 深度学习。比如2016年阿法狗(Alphago),打败了韩国的***围棋高手李世石,这就深度学习。


现在运用比较多的是自然语言识别。


比如说我们向HR系统发出语音或文字信号,它会给我们一个匹配的回复。它的原理,就是识别你发出的信息中的关键字,然后在答案库搜索匹配结果。


我认为真正人工智能的模式是这样的。记录谈话内容只是***步。接下来它能识别言谈中的逻辑,再根据逻辑进行分析和判断。判断谈话人的水平高低,理解核心思想,判断谈话人知识的丰富性,最终得出结论。这才是一个人工智能运用。


如果人工智能具备了语言理解能力,能够分析逻辑性和内容丰富性,并可大规模使用,我就可以保证,能开发出一个人工智能面试系统。


未来,有***我们到一家公司求职,进入一个房间,会有一个很温柔的声音和你对话,对话之后直接告诉你“你可以来上班了”,或者“您可以走了”。


我相信那是一个比较远的前景。这其实恰恰是HR Service的一个很重要的未来。今天它是替代流程,和可程序化的工作,未来替代的是复杂性沟通。


情感性沟通对机器来说很难突破。人的情感很难被模拟。机器是没有灵魂的,而情感应该来自于你的灵魂,而不是来自你的能力。HR Service的未来,也正是需要在温暖与人性中,为员工提供有温度有情感的服务。


上述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HR共享服务的演变与进化相关内容。

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青岛)推荐HR共享服务-易才。


上一篇:工程建设项目备案人员增加申报流程
下一篇: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含生活困难,预支50%确认)、丧葬补助金申领流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