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投递员20余年让无数“死信”复活

admin 521 2023-01-20


三代投递员20余年让无数“死信”复活

和合承德网讯(记者袁雪梅)“信件邮递来的可能是一颗心,一份思念,一种亲情,作为投递员,我们有责任去传达、投递。”王艳服说这话的时候,看了看项金龙,项金龙点了点头,这是两代组长之间的传递,传递的是一份责任。从上世纪90年代***今,承德市邮政分公司三代“死信”复活小组让无数封“死信”复活,真正成为百姓的“绿色天使”。

上个世纪,通讯还没有目前这么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大多数是靠信件往来,仅市区范围内每天需要投递的信件就在3000封左右。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址路名的多次变更,搬迁户也逐渐增多,很多信件成为了“死信”,这种信件的比例在0.5%—1%之间。

上世纪90年代初,王艳服的师傅、劳模李万昌成为***代“死信”复活小组的组长。在他手里复活的一封“死信”就延续上了横跨海峡两岸40多年的亲情。当时,李万昌要投递一封写着“都统府大街”的信件,然而,在投递中并没有找到收信人,通过寄件地址,李万昌发现这是来自台湾的信件,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封信对于收信人和寄信人一定很重要。于是,他通过询问邻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终于在双峰寺找到了这个收信人。收信人收到信后激动得半天没有说出话来,原来这封信是来自他的兄弟,一位在台湾的老兵,兄弟之间已经失散了40多年。

王艳服作为第二代组长,他也复活了无数的“死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封录取通知书。这封“死信”到达王艳服手里的时候,他发现这是一张录取通知书,但是因为地址错误找不到收信人,“十年寒窗的学子,等的就是这张通知书。”在街道反复寻找无果后,王艳服赶到学校寻找这个学生的家庭地址,一周后,终于将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学生手中。

20多年里,50%的“死信”在一代又一代复活小组成员手中被复活,这些被复活的“死信”有的延续了亲情,有的表达了爱意,有的传递了同学情。如今,通讯方式增多了,信件也变少了,但是仍旧有一些因为手机号码变更或错误而造成的“死信”,“死信”复活小组的几十个成员一代代依旧传递着这种复活的责任。

如今,“死信”复活有着严格的程序,投递员寻找无果无法投递之后,转交给“死信”复活小组,“死信”复活小组再多方打听,实在找不到收信人才确定为“死信”,以保证“死信”能够最大几率复活。第三代“死信”复活小组组长项金龙告诉记者,“看到收信人辗转收到信件之后的那种喜悦,是任何事情都替代不了的,他们的喜悦会传递给我们,所以付出再多也觉得值得。”

上一篇:让更多救命好药进入医保造福患者
下一篇:平泉市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涉农补贴资金精准发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