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社保代缴机构(杭州正规代缴社保公司)
1487
2022-09-20
让“幸福工程”落地、开花、结果——记盐城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主任陈震
盐城是江苏省幸福指数较高的城市。3年前,盐城市率先在江苏全省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为盐城市城乡居民从此享受 “老无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陈震接任盐城市农村养老保险中心主任。 从老农保到新农保再到城居保, 盐城市社保工作风生水起, 陈震屡立新功。 2012年, 陈震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亲力亲为 带病上阵讲政策
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要求2020年前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盐城市人社局干部职工,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主动作为, 举全系统之力推进这项工作。 2010年的春天,盐城市拉开了全市新农保全覆盖百日会战。
陈震回忆说, 人社系统职工和基层人社平台的同志近千人, 通过市县镇村四级联动,走村入户,逐镇逐村逐户地宣传发动, 面对面解答群众的问题。 同时, 利用广播、 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开辟专栏、推送时讯、播报信息;借助流动“大棚车”巡回展示和解读,使老百姓一听就懂、一看就明、一算就清,有力地促进了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年会战, 陈震在大丰市三龙镇斗龙港村住了20天。在他的带领下, 村干部不再发牢骚了, 跟着他学习新农保政策, 生怕落掉一个关键词; 村民们被他 “一对一” 解释参保的好处说服了, 观望的人群逐渐减少。 1个月时间, 上千名农民参加了新农保。 陈震说, 当时没有现成的资料, 只能是一个镇、 一个村地实地走, 白天对老乡苦口婆心地讲, 晚上趴在老乡家的炕头上编写讲义。 而这些鲜活的讲义, 对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是不可替代的。
当时, 陈震从事养老保险工作已经7年。 由于长期处于下乡没时没晌、 吃饭没有准点的工作状态,陈震饥一顿饱一顿, 落下了胆结石的病根。 会战进行中的***, 陈震胆结石的毛病犯了, 腹部剧痛, 在医院准备手术。 这时, 宣传一线报告说有几个村的老百姓不参保, 非要他当面解释清楚才行。 陈震强忍剧痛, 放弃手术, 去向老百姓解释政策。 医生后来检查说陈震的胆囊已经老化了。 可陈震回答: “不参保才是要了我的命。 我宁可胆囊老化,也不愿落下一个人。”
2010年, 盐城市实现了236万名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的历史突破,86.4万名农村居民领取到了养老保险待遇,基金征缴7.63亿元。
扎实准备 以点带面促推广
由于老农保是储蓄式, 没有财政补贴, 享受的待遇也较低, 盐城市的许多群众觉得参保不划算, 进而对新农保也持观望态度。 时任盐都区人社局长的卫雨祥说, 陈震每次到盐都区, 都要去区政府讲解新农保财政补贴的意义。 几次沟通之后, 区委、 区政府提出, 凡参加新农保的, 县财政每人补助不低于100元。 当年, 盐都区参保人数猛增10万人。
此后, 陈震常常带领各区县、乡镇的农保人来盐都区学习, 各区县、 乡镇结合自己的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陈震还草拟了 “盐城市新老农保衔接” 的新政策。 在此基础上,2008年, 盐城市委、 市政府下发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规定从2008年开始到2010年, 在该市范围内基本建立起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 农民个人缴费、 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直关注盐城新农保工作的江苏省人社厅农保处负责人徐庚乾说,在陈震的带领下,盐城市面对民生工程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与时俱进,为全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盐城市实行统一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具备一定的保障水平;采取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的三方筹资机制,增加了公共财力的投入,体现了各级政府的主导责任,增强了新农保制度的吸引力,提高了广大参保农民的养老待遇水平;拓宽参保范围,建立起正常的待遇调整机制,对农村高龄居民实行联动式养老补贴。盐城市还建立新老农保政策转移通道,采取折算、补差、封存等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老农保向新农保转移,为该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农保,继而实现城乡居保全覆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心系群众 盐城百姓 “老无忧”
2011年,盐城市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231.45万人,征收基金6.97亿元, 财政补贴6580万元,领取养老金人数99.85万人,发放养老金8.37亿元。从上到下,经办新农保、城居保两项社会保险事务的机构整合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盐城在江苏城居保全覆盖中又一次名列前茅。
早在2009年,盐城就在实现了“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目标的2266个 “四有”村级劳动保障平台上, 构建起市、县、镇(乡)、村四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构架,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参保登记、 缴费、 待遇领取、权益查询“4个不出村”。
已经实施6年的“4个不出村”,不仅提升了盐城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还作为政府为民服务的成功案例,被纳入中组部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并被作为典型经验,多次在人社部组织的 “全国城居保业务骨干培训班”上进行推广。
今年,盐城市被人社部、江苏省人社厅推荐成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标准化”项目组成员,陈震被聘为 “标准化”项目组的牵头人。
陈震曾经在盐城市响水县豫东村做过两年扶贫队长。他与老百姓同住同劳动,最懂得农民想些什么。今年72岁的响水县居民周井钢告诉记者,陈震来的时候,豫东村的村民人均收入200元,他和农民一同住草房, 走土路。 可他走的时候,村民收入1500元,住上了砖瓦房,走在了水泥路上。 “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都信任他。”周井钢说。
陈震一心扑在老百姓身上, 不爱多说话的他讲起老百姓参保的事情却滔滔不绝。他说: “你看兴华村的 ‘城乡居保动画片’了吗?我们利用卡通形象,把干涩的政策条文说活了, 老百姓特爱看、 爱听,说说笑笑就参保了。”他说,自己最上心的还是响水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主任季磊说的数据,现在县里12.8万人应保尽保、达到退休年龄的7390人的养老金应发尽发。他说,自己的目标,就是让全市的城乡居保工作有质的飞跃,让“幸福工程”落地、开花、结果。
陈震接手的养老保险工作的2003年,盐城市参保人数115万人,收取社保费2600万元, 基金结余5.7亿元。12年后,盐城市城乡居保参保人数192万人,享受待遇122.6万人,收取社保费9.2亿元,基金结余44亿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开创性的“幸福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陈震怀揣对人民深深的感情,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符合市情民意, 让百姓 “老无忧”的路。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