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2022年个税汇算清缴正式开始、广东就医用药新规上线……
2023-03-06 00:00:00
一周新政速递
周一,大家又进入了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为了帮助大家迅速进入状态,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一周新政速递,请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来了。
◆ 3月1日起,2022年个税汇算清缴正式开始。
◆ 人社部将适时调整个人养老金缴费上限。
◆ 上海:3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
◆ 广东:3月1日起,就医用药新规上线。
◆ 大连:公积金“双十条”来了。
◆ 福建:强化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帮扶六条措施。
◆ 海南:开展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晴天行动”。
0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02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来了。
职工问卷详细数据:
已建工会单位职工占83.2%,未建工会单位职工占16.8%。
国有、集体等公有制企业职工占33.7%,私有、港澳台商、外商企业职工占66.3%。
小微企业职工占74.4%。
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农民工2.93亿人;职工平均年龄38.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8年。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农业户籍人员比例较高,不同行业职工学历呈现明显差别。
70.7%的货车司机学历在初中及以下水平;38.0%的网约车司机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学历集中在高中及以下水平。
产业工人平均年龄38.29岁,农业户籍占52.1%,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合计占36.4%,平均受教育年限13.16年,29.3%具有专业技术职称,82.7%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工人比例在增长,77.6%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
职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技术技能素质显著提升。
高中及以上学历达85.0%;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占35.5%。
第三产业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5年,高于第一产业职工的12.5年和第二产业职工的13.0年。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年龄主要处于30-50岁之间,集中在教育、制造、卫生和社会工作等3个行业。
职工更加注重自身和长远发展,更加期望工会组织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95.3%的职工有兴趣学习新的职业技能或知识。更加追求工作和生活均衡化,企盼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69.4%的职工希望在休息时间陪伴家人。
30.1%希望兼顾家庭,20.0%希望获得更多闲暇时间,更加依赖互联网及其衍生产品和服务。
有8.8%的职工正在或曾经依托互联网从事过开网店、快车专车代驾、快递外卖、自媒体公众号、网络主播、教育培训及其他网约服务等工作。
职工最希望单位工会开展或加强的职工服务工作,排在前三位的是:提高职工工资收人(78.3%)、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70.1%)、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32.3%)。
03
3月1日起,2022年个税汇算清缴正式开始。
04
人社部将适时调整个人养老金缴费上限。
05
上海:3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
一是全面形成促进就业工作合力。《条例》实施后,上海将依托市、区就业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将促进就业工作成效作为各级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用人单位增加就业岗位,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就业服务,鼓励各类院校、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条例》的实施还将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树立积极的就业观、择业观,明确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会组织、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各方的促进就业责任义务。
二是全面提升就业质量。《条例》实施后,上海将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贯彻落实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提升信息化、智能化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完善创业扶持措施,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和创业培训体系。同时,还将促进重点群体实现更充分就业,对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进一步提供精细化就业援助,对青年和高校毕业生进一步激发就业意愿、提升就业能力、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三是着力拓宽就业渠道。《条例》将引领上海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社会性流动,不断增强人口政策、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的协同性,面向常住人口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创业扶持、技能提升体系,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合格的人力资源。上海还将积极拓展就业空间,鼓励规范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发展,进一步加大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就业服务、零工市场建设、社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等方面支持力度。
四是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条例》实施后,上海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聚焦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快推行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此外,上海还将积极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少年崇尚技能、学习技能、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06
广东:3月1日起,就医用药新规上线。
07
大连:公积金“双十条”来了。
住房公积金惠民政策10条
1.对多子女家庭租、购住房分别给予提高提取和贷款额度政策支持;
2.优化低保人员住房公积金贷款利息补贴机制,加大对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保障力度;
3.合理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
4.开展商业贷款转组合贷款业务;
5.实行差异化租房提取标准;
6.开展二手房住房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业务;
7.开展按月代扣住房公积金偿还商业贷款业务;
8.支持购买新建商品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
9.将二手房住房公积金贷款期限与房龄之和延长至50年;
10.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实行可按年、按月两种提取周期自行选择。
住房公积金便民措施10条
1.住房公积金单位业务“全程网办”全类型覆盖;
2.住房公积金企业开户“一网通办”一步完成;
3.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自动审批”“秒批秒办”;
4.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业务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好;
5.辽宁沿海经济带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实现沿海六市之间住房公积金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以及高频服务事项“区域通办”;
6.拓展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业务种类;
7.在银行网点设立公积金业务专区专柜及服务专员,办理全量住房公积金业务,打造与中心网点服务同质的公积金服务“旗舰店”;
8.失业人员、困难职工小额提取业务实现“零材料”“不见面”办理;
9.住房公积金贷款抵押注销业务实现“零材料”“不见面”办理;
10.联合商业银行开展住房公积金“租房贷”业务。
08
福建:强化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帮扶六条措施。
强化监测预警,稳定务工规模。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就业状况实名制跟踪监测,将防返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退出人员、企业离职离岗脱贫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人员纳入重点监测范围,提供针对性就业帮扶,全力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
强化就业援助,降低返贫风险。推广脱贫人口“就业一键帮”平台,建立“2473”就业帮扶响应机制,对新增有就业意愿、培训意愿脱贫劳动力,在24小时内对接了解具体就业、培训需求,7个工作日内提供首轮“131”就业服务(1次职业指导、3个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3个月内帮助达成就业、培训目标。建立结对挂钩帮扶机制,确保有就业意愿未就业、有培训意愿未培训脱贫劳动力动态清零。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强化稳岗帮扶,提升就业质量。发挥输入地稳岗就业帮扶责任,向省内跨区域流动脱贫人口提供同等就业服务。加强地方劳务品牌培树,提高劳务输出规模及输出质量。加强多渠道信息数据比对,对符合条件脱贫人口及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用人单位,主动兑现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宣传引导更多脱贫劳动力在企业稳定就业并参保,助力提升工资性收入水平。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竞岗能力。建立并推行“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实施重点群体适岗培训行动计划、脱贫人口“1+N”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探索建立脱贫人口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畅通脱贫人口技能成长路径,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参培率、持证率,推动脱贫人口想就业、敢就业、能就业。
强化跟踪调度,保障有序推进。围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完成情况、政策落实情况、服务培训开展情况等,继续实施“常态化调度、月定期通报”机制,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帮扶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强化典型培树,营造良好氛围。总结推广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好经验好方法,广泛挖掘脱贫人口就业致富典型案例,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全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09
海南:开展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晴天行动”。
三是持续跟踪,动态管理。对于尚未就业的困难人员,每人每年开展职业指导不少于2次,推荐就业不少于4次、8个岗位,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帮扶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文字来源:中国政府网、财政部、工人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福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州本地宝、大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