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发布、人工智能新规出台、新版《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生效执行......
2025-04-07 17:33:51
一周新政速递
01
国务院: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发布。
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3月27日发布《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我国将从七方面推进实施岗位开发计划:挖掘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就业潜力,推动消费新热点转化为就业新渠道,放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就业增量,围绕保障重点民生服务促进就业,拓宽劳动者城乡基层服务空间,提高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吸引力,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规模。从六方面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加大减负稳岗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强化自主创业政策支持,推进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02
人社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技能照亮前程” 培训行动的通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劳动者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通知》明确,从2025年起到2027年底,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主要目标是聚焦就业岗位挖潜扩容,面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推动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促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通知》要求,要适应劳动者需要,摸清就业培训需求;及时发布培训项目,择优确定培训机构;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培训质量;提供多样化服务,方便劳动者参加培训;引导企业强化培训,促进岗位技能提升。要统筹用好各类培训资金,差异化给予培训补贴;用好用足各类政策,提高培训综合效能;支持打造培训品牌,优化培训资源供给。
03
人工智能新规出台,9月1日起施行。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标识办法》旨在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合成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为生成合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提供了便利工具,在促进经济发展、丰富网上内容、便利公众生活的同时,也造成虚假信息传播、破坏网络生态等问题。社会广泛呼吁加快专门立法、强化技术监管、压实平台责任。为积极响应社会关切和群众关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标识办法》。《标识办法》以内容标识为抓手,细化前期相关部门规章的标识相关要求,进一步发挥内容标识提醒提示和监督溯源的技术作用,着力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营造公平有序发展环境,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标识办法》明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主要包括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两种形式,显式标识是指在生成合成内容或者交互场景界面中添加的,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呈现并可以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标识;隐式标识是指采取技术措施在生成合成内容文件数据中添加的,不易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标识。
《标识办法》提出,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开展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活动的,应当符合《标识办法》相关要求。
《标识办法》要求,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生成合成服务属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情形的,应当按照要求对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提供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的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规范生成合成内容传播活动。
《标识办法》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本办法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为他人实施上述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配套《标识办法》,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以下简称《标识标准》),已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2025年第3号),2025年9月1日与《标识办法》同步实施。
同时,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对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和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的平台编码,组织起草了配套实践指南《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 服务提供者编码规则》,已于3月14日正式获批发布(网安秘字〔2025〕29号),为相关主体开展文件元数据隐式标识提供了编码指引。此外,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就各文件格式的元数据标识规范、各应用场景的标识方法等组织编制一系列推荐性标准、实践指南,将在《标识办法》发布后逐步推出。
04
国税局:4月1日起,新版《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生效执行。

05
国税局:2025年“春雨润苗”专项行动这样开展。

06
唐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国试点工作。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国试点工作,4月1日起正式实施。
◆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国试点工作2025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
将个体经营者、非全日制工作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广大灵活就业群体全部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取消了社保缴纳和户籍限制,年满16周岁且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信用良好的灵活就业人员均可直接申请加入公积金制度,实现了愿缴尽缴。
一、2025拓宽自主选择空间
灵活就业人员可依自身意愿和条件,在按月等额缴存、按月灵活缴存、一次性缴存中自主选择一种缴存方案;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确定缴存基数、缴存比例、月缴存额和一次性缴存额。
在没有公积金贷款或贷款已结清的情况下,可以自由退出并全额提取自愿缴存部分的公积金。
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专户和单位职工账户之间接续缴存、异地转移接续,更加有效地保障了缴存的连续性。
二、2025享更多红利
试点期间,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享受100元/人的开户补贴和年0.5%缴存补贴(年综合收益率达2%)。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可以在当期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与市安居集团及其他租赁企业合作推出使用住房公积金直接支付房租业务,把灵活就业人员的公积金账户升级为住房消费钱包,同时为租房的灵活就业人员争取减房租等优惠待遇。
对毕业三年内来唐留唐就业高校毕业生,予以提高10万元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支持京津冀异地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灵活就业人员来唐购房使用公积金贷款。
退役军人可将部队缴存的公积金转移接续到我中心,实现缴存的连续性。支持以旧换新、房票安置等方式购房情形可使用公积金贷款等。
三、2025拓展服务渠道
灵活就业人员既可在线上的中心网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办理缴存业务,还可在线下的18个县(市、区)分中心、管理部及5家受托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开户缴存业务,实现了“网上办、指尖办、就近办”
07
呼和浩特:32项医疗项目收费调整。
◆ 呼和浩特市诊疗费、床位费医疗项目收费进行优化调整
根据国家、自治区医保局的总体要求,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对诊查费和床位费等医疗价格收费项目进行整合调整,市医保中心及时在医保核心系统对32项医疗收费项目进行参数维护更新,市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从2025年3月18日开始按照调整后收费价格收费和报销,各医疗机构切换收费项目过程总体平稳。甲类全部进入统筹,乙类部分进入统筹,丙类不进入统筹,进入统筹的部分按医保政策报销。
↓扫码查看收费目录调整↓
◆ 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将全面落地追溯码工作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药品耗材流通和使用环节,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加快追溯码落地应用,按照自治区相关要求,结合《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要求,5月底全面推进追溯码采集和监管应用,确保“依码结算”、“无码不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具体要求追溯码的落地应用要求定点零售药店3月底前完成,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4月底前完成,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5月底前完成,医保支付分步实现“依码结算”“无码不付”,定点医药机构未扫码销售药品,医保不予结算。
各定点医药机构、药品耗材生产及配送企业要加快推进药品耗材追溯码全流程、全量采集和全场景应用。及时将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上传至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实现药品耗材从生产到医保结算,全过程“来有影、去有踪”,杜绝违规操作的空间,全力构筑医保基金安全防线,保障群众用药的可追溯性与安全性,推动我市医疗保障事业迈向新高度。
二、追溯码的意义药品耗材追溯码是药品耗材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涵盖药品耗材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通过追溯码,可实现药品耗材从生产到流通、使用,再到医保结算的全流程可追溯和监控。
三、工作目标
(一)全流程追溯:实现药品耗材生产、流通、使用和医保结算全过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二)全量采集:确保所有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全面、准确上传至国家医保信息平台。
(三)全场景应用:在采购、结算、监管等环节全面应用追溯码,做到“无码不付、无码不结、无码不采”。
08
内蒙古: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3月28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呼和浩特举行。这标志着内蒙古在产教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来自区内外行业组织、高校及企业代表等18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服务国家人才战略、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内蒙古人力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多家单位牵头组建,旨在搭建“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破解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最后一公里”脱节难题。
会上发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十大项目,包括高校“数字化人才评价中心”建设、编写《人力资源服务产教融合型教材》、高校毕业生促就业行动“数智就业”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千里马100+”计划、AI+人力资源数字化应用技能人才专业能力标准研究(团体标准)等。
共同体将聚焦行业需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科研项目共建等十大核心项目,打造产教融合示范标杆。要汇聚区内外百余家单位优势资源,通过项目化运作推动人才供给精准匹配产业需求,为内蒙古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