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 本月起!这种转账=偷税!这样发工资=严查!
2018年是税务改革大年,金税三期数据比对升级、国地税合并联合稽查、社保划归税务征管、个税改革……公对私、私对公之间的账户走款也是重点核查内容。
12月1日起,公对私转账不能再有了
前几年,对私转账的行为尤其猖獗。当时因为涉及范围广、排查难度高,加之监管体系还未成熟。不少企业借着这个监察漏洞,猖狂偷税。货款不走公账、不开票、不上账。公司账户往法人个人账户转私账,但是以后不行了,今后将加强严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试点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发的通知》文件公布,必须提醒大家两点:
今后会增加身份验证方式,加强公对私管理;
加强向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转账管理。
Tips
提醒各位,今后公对私、私对公的这种走账形式直接成为税务稽查的重点。所以这种走账方式千万别用。不管是公司账户还是个人账户。一旦被检测到资金流向异常,你将被清查。
原则上来讲,一般的公司账户是不可以转账到个人账户的。银行对此设有规定:通过网上银行可以给支付个人,但是需提供相关资料,否则银行有权拒绝处理。
这些转账方式,千万别用了!
公对公转账有同行转账和跨行转账之分,同行之间转账一般是即时到账,跨行转账则会有所延迟,需要对方提供收款单位名称、收款单位账号、收款单位开户银行名称,并开具“货物、劳务及应税服务流”(合同)、“资金流”(付款)、“发票流”(开票)三流一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1、开发票、扣税需要对公账户,这也是最重要的规定
2、公司间交易往来需要对公账户转款
3、进出口贸易行业,需要首先要办理对公账户才能办理进出口经营权
4、办理社保、住房公积金都需要对公账户
原则上说,一般的公司账户是不可以转账到个人账户的,银行对此也有规定:通过网上银行可以给支付个人,但是需提供相关资料,否则银行有权拒绝处理。
以工商银行具体规定为例:
?挪用公款
公司账户的资金往来一般是摆在明面上有据可查的,而若是转到老板的私人账户,就难以区分到底款项是公用还是私用的,前段时间某公司财务人员挪用巨额公款打赏平台主播的案子还历历在目。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的资金必须要收到监管,不可挪做私用,一旦发现有挪用公款的行为,严重的会被定罪入刑!
?偷税漏税
都知道财务做账一定是要有原始凭证的,而很多通过个人账户转出去的款项账面不透明,没有依法的纳税凭证,很有可能不会提供增值税发票,这就有偷税漏税的嫌疑了,一旦被查,企业将会面临巨额补税惩罚。
?洗钱嫌疑
一旦个人账户大额收款累积次数过多,就会被银行列为重点监控对象,排查是否存在洗钱的可能。注意,会被列入重点监控的不仅仅是金额大,而且是一年内收款次数多的对象,并不是所以大额交易都会被监控。
根据大额支付交易的规定: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以及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之间金额2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属于大额交易,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短期内累计100万元以上现金收付属于可疑交易。
个税稽查对企业的4个直接影响
?企业虚增费用、虚假申报、少缴企业所得税款,以偷税论处
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纳税人在帐簿上多列支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属于偷税。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帮助员工偷逃个税,也存在着被处以偷税罪的风险
税收征管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在帐簿上多列支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
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司财会人员的风险
会计法规定,会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财务的小伙伴,要特别注意。
?企业非法利用他人信息的风险
企业未经同意擅自利用他人信息,并且将信息用于非法得利。
根据法律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实施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万一被发现,可能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如今社保由税局统一收取,社保和个税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税局很容易发现异常,特别是金税三期以后,经过大数据比对,系统更是分分钟预警。
相类似的,很多税收优惠也跟企业人数有关,比如小微企业相关的优惠等。有的企业汇算清缴填列的企业人数跟实际缴纳个税的职工人数对不上。但是随着国地税合并,今后甚至可能汇算清缴时不用填写企业人数,直接从个税申报系统提取。
虚增员工人数,虚增薪资成本,从而少交企业所得税,替员工避个税,一旦被查处,补缴税款、罚款不用说,更严重者,将触犯刑法,面临坐牢的风险!
企业按实际员工薪资发放情况计提费用、申报个税,老老实实交税,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参考来源:人力葵花、中国普法
完
易才集团15周年活动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