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依据
2025.03.05 16:00:36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怎么申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怎么计算
法律法规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设立与征收有着坚实的法律法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用人单位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缴纳保障金。《残疾人就业条例》进一步细化了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要求,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需缴纳保障金。这些法律法规为保障金的征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了保障金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管理办法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是规范保障金征收、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文件。该办法明确了保障金的定义,即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缴纳的资金。在征收对象方面,办法规定所有未达到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均为保障金的缴纳主体。征收标准上,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计算公式为: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保障金的使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和职业康复支出,补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所需设施设备购置、改造和支持性服务费用,扶持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以及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