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若用人单位以劳动合同期满为依据,提前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的,该情形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吗?
请看以下案例。
太平公司于2018年7月6日向许某发送录用函,告知许某于2018年7月23日来公司办理正式录用及报到手续,其将与公司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起始日期自正式报到上班之日起算,其月度收入为30,056元。
许某于2018年7月23日至太平公司处工作。双方于2018年8月1日签订期限为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的劳动合同。
2021年6月18日,太平公司书面通知许某劳动合同将于2021年7月22日期满,公司决定不续签劳动合同。许某签收该通知。太平公司于2021年7月22日为许某办理了退工登记备案手续。许某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某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公司已支付许某离职补偿金93,042元。
2021年8月5日,许某申请仲裁,认为太平公司在其劳动合同未到期情况下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差额93,042元。仲裁委裁决太平公司支付许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差额93,042元。
太平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经过一审、二审程序,最终审理终结。
一审判决:双方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公司提前办理退工构成违法解除。
根据法律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
本案中,太平公司主张双方劳动合同系因2021年7月22日到期终止,公司并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之情形。对此,从前述查明的事实来看,虽太平公司发送许某的《录用函》告知许某将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起始日期自正式报到上班之日起算,许某实际入职公司的时间也为2018年7月23日,然鉴于之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期限为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故双方劳动合同期限应以该书面劳动合同为准,劳动合同到期日应为2021年7月31日。
现基于双方劳动合同于2021年7月22日尚未到期,故太平公司于2021年6月18日书面通知许某劳动合同将于2021年7月22日期满,公司决定不续签劳动合同,并于2021年7月22日为许某办理了退工登记备案手续,显然缺乏法律依据,构成违法解除,应当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扣除太平公司已支付许某的经济补偿金,因双方对仲裁裁决的赔偿金差额数额均无异议,故太平公司应支付许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差额93,042元。
公司上诉:公司误认为劳动合同到期日为2021年7月22日,属程序瑕疵,不属于违法解除。
1. 关于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不能仅看劳动合同的约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在没有法定理由的前提下恶意解除劳动关系,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故用人单位需要支付赔偿金。但在本案中,虽然双方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日期是2021年7月31日,但劳动合同的约定与事实情况存在出入,而许某对于事实情况是明知且没有异议的。
2. 在劳动仲裁及一审阶段,许某均明确其入职时间是2018年7月23日。劳动合同终止日期存在差异,是因公司内部合同流程系统中均记载许某的劳动合同从2018年7月23日开始,内部误以为其劳动合同到期日为2021年7月22日的缘故。这类似于用人单位没有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瑕疵,不属于违法解除。
3. 许某在2018年6月18日就收到了写明劳动合同终止时间的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在其聘请律师提起劳动仲裁前,许某从未就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提出过任何异议,所以双方都存在这个误认。在无任何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恶意的情况下,机械地套用劳动合同的约定,不符合本案事实,对用人单位也难谓公平。
二审判决:公司与许某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至2021年7月31日止,而公司却以劳动合同到期为由,于2021年7月22日即解除双方劳动合同,显与双方劳动合同约定期限相悖。
太平公司有关双方均误认为劳动合同到期日为2021年7月22日之主张未得许某认可,公司有关此仅为程序瑕疵、不属于违法解除之主张亦于法无据,本院实难采纳。
一审法院认定公司构成违法解除,并无不当。故对公司要求不支付许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差额93,042元的上诉请求,不予支持。
综上,二审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纵观本案,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出《录用函》即我们日常所说的入职或录用通知书,约定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报到的时间,根据约定劳动者依照录用函要求报到并办理入职手续。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本案中用人单位错误约定入职日期且忽略劳动合同中合同期限的约定,提前以合同期满为由终止劳动合同,造成违法解除事实的发生。
笔者认为,虽然《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的立法本意是给予充足的时间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进而达到规范用人单位用人用工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忽略了合同期限延伸出来的问题,即劳动合同签订日不等于双方实际建立劳动关系的起始日。
结合本案,之所以会出现实际入职时间与劳动合同期限不一致引起后期违法解除,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忽略了上述问题所致;其次在劳动合同期限到期前,不应以劳动合同期满为由在合同未达届满之日提前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在实践中,用人单位理应以自用工之日起计算双方劳动合同中的合同期限,并在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如在劳动合同期限到期前已决定不予劳动者续签的,理应给予劳动者终止合同情形理由并提前告知,一般情况下劳动者最后工作日亦应与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最后一日保持一致。
点击此处,获取更多劳动关系案例点评